笔趣阁
笔趣阁 > 姜姬 > 第454章 誓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54章 誓师

  姜姬

黄松年几人议定后, 就去起草文书奏章,送到各城各县各诸侯国去了。因为皇帝选皇后,皇宫里肯定不能只有皇后和一群妃子,所以各地都要“选女进上”,这送来的都是各地广有美名、贤名的女子, 或著姓家族之女。


同时, 他们也要遣使亲自去各诸侯国送这个“好消息”。


就是在皇帝“正式下旨”之前,他们先让使者把消息“暗地里”递过去,表示“皇帝要选后, 听说你家有淑女佳媛,皇帝心向往之, 你高不高兴?惊不惊喜?”


这是给各诸侯国准备谢恩的贡品的时间,陪媵、珍宝、钱物等, 不是说句话就能准备好的。这样等皇帝的圣旨到了,大王们接了旨以后,才能立刻打点行装, 送公主入帝都。


姜姬这里得到的消息比使者来得更快,不是蓝田到了,而是商人们已经在最快的速度把消息送到了。蓝田只告诉她皇帝要选后, 她在预选之列。商人们却把黄松年、毛昭等人都给说出来了, 比如黄公赞魏女, 毛公称赵女等等。他们怎么知道的呢?因为前往各城各国的使者就是黄松年等人的门徒,或是弟子,或是友人, 或是客卿。他们受命往各国去,孤身上路的少,大多都是随熟悉的商队一起走,不但安全,有的大商人还能充当介绍人、导游。


于是,商人们就从这些门人的出身和去向推断出了各位大佬都是什么倾向。


往鲁国来的是徐公家人,是一个还未出头的读书人,据说极擅诗琴,名叫白哥。


这么特殊的名字,她一下就记住了。


不过白哥先生要慢一点,他把这趟公差当成了游山玩水,听说他让送他来的商队先带他到别的地方去,什么时候到鲁国就不知道了。在以前也不乏因为使者到得太晚而致使公主错过选后的憾事。


姜姬听过后就算了,现在摆在眼前最重要的是跟赵国的盟约。她的使者,应该已经到赵国了。


天气一日日变得温暖了,迎面拂来的春风都带着春天的气息。


赵序无所事事的在行宫中游荡。


大王十分爱踢球,能天天泡在球场上,赵序去过几次后,无奈承认自己实在是不爱踢球,他更好奇怎么大王一直没有继续给他暗示呢?


……好像大王只顾着踢球,把别的都忘了。


他看到远处有一行人快步走过,为首一人正是席博士。他加快脚步过去,拦住席博士的去路,“丙和,怎么这么匆忙?”


丙和是席博士的字,赵序和他同为八姓,就像异姓兄弟一样,两人又都没有父母兄弟,孤家寡人,席丙和跟他不可避免的熟悉起来。


席五:“你怎么在这里?大王不是在踢球?”


大王行动都把赵序带在身边,短短数十日功夫,赵序的名声就比席博士都大了,“八姓”赵氏,这就是大家对他所有的印象。


席五渐渐看出来了,只怕赵序是大王——公主——选中的人。不管公主要用他做什么,必定是一件需要赵序用“八姓赵氏”这个大招牌去拼的。可赵氏现在除了一个姓氏,别的什么都没有,赵序这一去,只怕生死难料。


同为八姓,席五不想看赵序去死,可他又不打算搭上“席家”或自己去救他。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点拨他。


“快去大王身边,不要在外闲逛。”席五道。


赵序笑了一下,问:“最近不见丁大兄,他人呢?”


如果论起资历来,丁强比他们二人都要强。丁氏兄弟以前是当过太子师的,虽然没当多久,丁善就被送回了妇方。但丁强却一直都很受重用。


三人在大殿上的座位,也是丁强为首,席五次之,赵序居末席。


赵序不但想跟席五交好,更想跟丁强交强。


席五:“他另有差事。你就别去烦他了,快去陪伴大王,快去!快去!”


席五硬是把赵序给轰了过去。


赵序被他“赶”回去,虽然无奈又无趣,却也觉得心里有点热热的。


……不过,丁强到底去哪了呢?


魏国。


季平让从人收拾行李,从人一边抱怨一边说:“住了四五年,突然要走,行李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收拾好呢?再说,你还跟人约好了八月去泛舟爬山,难道不要去跟人家说一声你要失约了?”季平自己在收拾书卷,他是想把书全带走的,难得这几年闲暇多,又游走各国,收集了很多书,但匆促之间,显然把两大间书房的书卷全都带走是不可能的。


所以,他只能挑最心爱的带走,偏偏拿起来哪一本都舍不得,正头疼呢,听到从人抱怨,道:“别说了,魏国将乱,我们还不赶紧快点走……”


恰好张春来到了,在门外听到这句,笑着进来:“叫我听见了!你不说出来,我可是不会放你走的!”


季平的手上全是灰尘,衣衫也不整齐,赤脚站在榻上,看到张春来进来,怒道:“好不知礼!快退出去!等我收拾好了叫你才许进来!”


张春来笑嘻嘻的退了一步,站在阶下,等季平整冠整衣。等了半晌,冲屋里喊了一句:“编好了没有?”


里面喝骂道,“滚进来吧!”


张春来这才举步上阶,故意慢吞吞的走进屋。


屋里,季平坐在榻上,身后是匆匆堆高的书卷,从人也把地上的箱笼给匆匆收拾到一旁,空出地方来。


张春来上了榻,坐下后才笑道:“快说快说,不是真因为太子归来才要走的吧?”


去年,隆冬大雪时节,魏国王都冒出了件稀罕事。


已经去世的曹大夫的族侄,带着一个总角小儿求见魏王,说小儿是早年魏王后生下的太子。


把魏王都给吓得人仰马翻,连忙叫了许多大臣进宫一同参详此事。


曹大夫的族侄名叫曹非,他也算坦白,自陈早年犯下大错,从家中出走后就去了燕地,后来听说曹家出事,所以回到魏国找寻家人,由于他是以商人之名先到的国都,就不知怎么的,钻到了当时王后的寝宫中。王后伤重待死之际,将当时的太子托负给曹非,让曹非把此子送到王后姐妹,鲁国公主身边代为抚养。


现在太子渐渐长大,他不忍父子分离,才特意将太子送回。


叫张春来看,小太子的身份应当不会有假。因为小太子其实不像魏王,反而像已去的王后,也就是晋国公主。如果来人有意假冒小太子,也会找一个与魏王像的孩子冒充吧?


而且当时王后与太后之间的争斗是魏国的丑事,王后在临死前不信魏王,也不敢相信晋国,把太子远远的送到鲁国去,这也是极有可能的。


至于鲁国公主收下小太子……张春来是魏国唯一见过摘星公主的人,魏王特意请他来问他,鲁国公主是这样(爱找事)的人吗?


张春来犹豫再三,当着一殿公卿说了实话:“鲁国公主,心胸非凡,不类女子。”


所以,鲁国公主是极有可能留下小太子的。


魏王想了想,转头问从上殿起就不发一语的小太子,“儿啊,寡人是你的父亲,来,叫父王。”


殿中静悄悄的,所有人都在等这个小太子喊爹。


不料,小太子看了一眼魏王,再看一眼曹非,把头扭开,说:“我不是你的儿子!”


非常的理直气壮。


殿中的人一怔,都笑起来。


魏王也在笑,他倒是挺喜欢这个纯朴的孩子。


曹非把头深深埋下去,“都是某的错。某将小太子送到鲁国公主身边后就离开了,公主虽然教给小太子身世,但小太子却并不想回来,是某把小太子从公主身边偷回来的。小太子一路都想回到鲁国。”


如果这个小太子当殿认爹,很愿意当这个太子,那他的身份当然就会被人怀疑。


但魏王再三问,别人来问,张春来问,小太子一直摇头,要么不答话,要么就说要回鲁。


魏王就把小太子留了下来,不说承认,也不说不承认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quxx.com。 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quxx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