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笔趣阁 > 姜姬 > 359|魏国现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359|魏国现身

  姜姬

郑王自认并不奢侈, 他不爱美人, 不爱张扬,自继位以来一直兢兢业业, 克尽职守。但就算如此,他也是个大王,有自己的喜好,而且,他认为这种喜好并不越界, 是应当被满足的。


听到底下人这么说, 他自然而然的就生气了。


郑王发怒,这个消息很快被宫中的侍人送了出去, 不出一天,王城内的世家都知道了。


“大王因何而怒?”赵桥问。


赵荟走后,赵肃的长子赵桥就接过了赵家家主之位,赵荟的两个儿子坐在他下首, 其中的赵明摇头道:“不知道。那侍人只说郑王发怒, 却不肯说为什么,只说郑王以往喜爱的两个侍人都被拖下去杀了。”


赵桥没有责怪赵明, 安慰他道:“叔叔不在, 我们在宫中就成了瞎子、聋子, 此事不能怪你。”


赵明诺诺。


赵桥叹气:“还是要尽快打听出来啊。”


过了一日, 郑王的怒火不降反升, 听说又有两个奉膳的侍人被拖出去杀了。


人们不禁猜测, 到底是何事惹怒了郑王?


曹非已经回到山上去住了, 丁强走后,他就告辞了。结果就算他不在宫里,还有人特意来告诉他郑王发怒的事,然后试探他知不知情。


曹非道:“我不在宫里,怎么会知道?你该去问大王的亲信。”


来人叹道:“大王往日信重的二人皆不在侧啊……”不然,他们何必这么费劲呢?


曹非就知道这人指的是被赶出去的大夫乔小君,以及郑王很喜欢的何必。他笑道:“何不请他们回来?哪怕只回来一个,也省得你们在此着急啊。”


这人回去跟其他人商量了一下后,倒觉得这个主意还不错。郑王生气,他们没有十足把握,当然不会跑到他面前去。可如果任由郑王一直这么下去,难保他们中的什么人不会被郑王叫进宫去,受池鱼之秧。


“乔小君在何处没人知道,何必在哪里,我倒是听人说起过。”一人道。


“那还等什么?”另一人急忙说,“速速发信请他回来救命啊!大王有难事,他难道不该回来替大王解决难题吗?”


何必收到信后,看了一遍,就让人请乔小君来,把信递给他:“你也看一看。”


他们两人在这边镇已经住了快半年了,已经说不清到底是谁看管谁。乔小君不能出门,何必也懒得应付边镇上的这些眼界低微,心比天高的小世家、小家族,索性称病,躲在府里,与乔小君作伴。两人的感情倒是一日比一日更深厚。特别是在乔小君对郑王失望之后,何必大笑后赞他“终于心明眼亮,不做睁眼瞎子了”。


“看看吧。”何必一边煮茶,道:“大王发怒,王都中的人都快吓得尿裤子了。”


比起何必草草看了一遍,乔小君捧着信却是仔仔细细、如饥似渴的看了许多遍才放下。


何必在心中感叹,他与乔小君的最大的不同就是两人虽然都爱权势,但他爱权势,却并不会抛弃自己;乔小君却是全身心的爱慕权势,如同追求他梦中的美人一样。


何必没有调侃他,就当没看到,说:“不知大王是为何发怒。”


乔小君也想不出来,这让他更加憎恨自己被关在这窄小的地方,不得动弹!


他把信放下,叹道:“何兄虽然身不在王都,人却在王都啊。”这是一封求助的信。


“何兄几时回王都?”他期待的问。


叫何必说,他巴不得在这里住上十年八年,但乔小君都快被关疯了,再关下去,说不定他哪天就摸黑把他给砍杀了再逃走。


何必故作沉吟,片刻叹道:“我心忧大王,恨不能立刻见到大王……”他摇摇头,对乔小君说:“只是恐怕要委屈小君了。”


乔小君听懂了,这是何必打算带他回去!他求之不得!一点委屈算什么?


第二日,何必就以押送人犯为理由,悄悄带着乔小君踏上了去王都的路。


一路走过去,路上遇到的城镇无不有商人停留,商队中都是各种谷物、米粮,但城中的米铺、粮店却统统闭门谢客。


快到郑国腹地时,何必停下来了,他站在荒野上,前面后面都有商队经过,这些商队带着的唯一的货物就是粮食。


“不能再走了。”何必站住,对乔小君叹道,“郑国已乱,郑王还茫然不知。”


乔小君也吃了一惊,但他不赞同何必,他道:“大王现在就需要有人告诉他外面的事!我们不去说,还有谁去?”


何必沉默了一会儿,道:“如果大王知道以后能救郑国,当然值得一试……”但他们都知道,要说服郑王相信他们的话就是一道难关,何况还要郑王立刻拿出魄力来,求国于水火。他做不到,这是何必和乔小君都心知肚明的事。


乔小君:“……也未必就到了这个地步。”


何必笑道:“小君是没有看到吗?我们这一路过来,三座大城,七座小城,有没有例外?百姓们嗷嗷待哺,商人……世家们却只想要把粮食卖个好价钱!”


不是百姓们不想掏钱,而是现在粮价已经上涨到了一个百姓们绝对无法承受的价格了。粮比肉贵,这让人怎么吃饭?


乔小君也无话可说了。他们途经的城市里也不是没有一家粮店开门,但那些开门的粮店,人吃的粮食的价格统统涨到百姓们买不起,百姓只能去买牛马吃的豆粮,或者粮店打谷子时扫出来的麸皮,那里混着一些没有捡干净的谷米,这也被粮店拿来卖钱,而百姓们多数是买这种东西裹腹。


如果连这都买不起,那就只能挖野菜吃了。最可笑的是,他们曾经路过一个村庄买粮,村口的老妇说粮食不能卖给他们,倒是家里有攒下的鸡蛋,问他们要不要,村里鸡蛋买不上价,人人家里都养鸡,她又没办法把鸡蛋送到城里换钱,卖给他们,也好回头换一些盐、米回来吃。


这个老妇说的时候,在她身后是一望无际的良田,青青的麦苗迎风泛起波浪。


“在郑国,百姓种着地,却吃不起粮食。”何必问乔小君,“你觉得这对吗?”


乔小君:“……”百姓们是很可怜,但严格说起来,那些地不属于百姓,而属于拥有他们的世家。连这些百姓都是世家的属民或雇农,他们替主人家种地,打下来的粮食,当然也不是他们的。


但有时,口中的道理,抵不过肚中饥虫。


何必不肯再往前走,乔小君只好日夜劝他。两人在乡间徘徊数日后,何必突然醒悟过来:“不对!如果只是鲁王要粮,怎么会要这么多?”


已经有几个月了,商人越来越多,鲁王难道有一座金山来买粮吗?


“小君,我们快回去见大王!”何必大喜,他找到说服郑王的办法了!


两人重新上路,快马加鞭,赶在端午之前回到了望仙城。何必连家都没回,直接让人把车赶到了逍遥台。


他风尘仆仆的下车,递上名帖,对宫门守卫说:“何必求见大王。”


逍遥台上,人心惶惶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quxx.com。 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quxx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