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笔趣阁 > 姜姬 > 319|等你好久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319|等你好久

  姜姬

不管怎么说, 大王似乎是打定主意不给他们官做了。于是相当一部分人灰心离去, 但他们不是离开乐城,而是转投他人门下, 在这部分人中,三分之一跑来找姜姬了,三分之一跑去找姜奔了,最后三分之一跑去找龚獠了。


龚獠看姜姬毫不客气的全收了,姜奔也毫不客气的全收了, 犹豫了一下……把人都给赶出去了。


他觉得公主一定有阴谋!一种让他的后脖子一个劲的冒寒意的预感让他不敢留下这些人, 幸好比起别人来说,他不缺人用, 所以少了这些投效来的人,对他也没什么妨碍。


只过了半个月,他就庆幸自己把人赶走了。因为投到姜奔门下的人已经开始“犯错”了。


二月初,樊城附近突然涌出大批流民、逃兵。他们好像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, 一夜之间就窜得到处都是。


他们有的结成伙, 轻而易举的就冲击了涟水的关卡,抢船、抢粮、抢钱、抢马, 抢了就走。


关卡驻兵不多, 眼见守不住就赶紧点烽火报信。


乐城难免人心惶惶。幸好, 乐城与樊城前有三个关卡, 现在没人说这是大王有疑心病了, 都夸大王有远见!早就知道樊城不安好心!


接下来发现很多人潮向乐城涌来就不稀奇了。


打, 是两败俱伤。何况姜姬早就等着这件事的发生, 早有准备。


“恰好是春天,正是冬日的积粮吃完了,饿着肚子的时候,又不那么冷了,人就该从窝里钻出来找吃的了。”龚香说。


人有动物性,这是刻在基因里的本能。


“只是不知有多少,希望流民村装得下。”她道。


关于樊城的世家会怎么反抗乐城的高压,她与龚香曾经做过种种推测,最有可能的一个就是流民。


樊城的优势就是与乐城离得很近。


它不能动兵打乐城,乐城也未必能动兵打樊城。要知道姜氏已经有五十年没动过兵了,现在朝中一个将军都找不出来。


所以对樊城来说,只要它够胆大,夺取乐城或许不可能,但重创乐城却没有那么难。


所以才有现在的流民兵祸。


蒋家到底在樊城藏了多少兵?这个乐城是不知道的。


……


很奇特吧?姜姬从没想过连大王都不知道底下城池到底养了多少兵!


龚香倒是替以前的诸位大王解释了一下:“养兵是个大开销,各城养兵都是自给自足,乐城不会给钱,也不会给粮。”归根到底,是乐城的大王们想抑武抑军,才会变成这样。大王不给钱,你们养多少都自己掏钱。“但他们养得再多也不能用,没有大王的王令,他们是不能调兵的。所以也不会有人一味蓄兵,白养着没用,最后只会耗光自己。”自己养着,但一旦动用,被人发现就是造反大罪,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也不会有人干。


除非真有人要造反。


他推测樊城藏兵数最多不会超过十五万,少的话,可能只有七八万。


这次从樊城涌出的流民、散兵的数量可以让他们更直观的推测樊城现在还藏有多少兵马。


而这些人也不必杀,他们是可以驯服的。


姜姬命人以粮车为饵,把这些人引到流民村的方向去。


每天都有粮车从这些人眼前经过,浩浩荡荡的往流民村的方向去,吸引了大批逃难的人的目光。只有极少一部分仍然坚持往乐城来。


这时就需要乐城有人出面了。


“先礼后兵。”刘箐在书房里来回转圈,他正在起草一篇文章,准备给大王的。


樊城流民的事人人都知道了,他们这些留下的人并不打算枯费光阴,既然大王说了他们可以议论国事,那他们何不趁此机会一鸣惊人呢?


刘竹坐在下首,正把他吟出的文章写下来,刘箐念到一半,不自信的问:“大哥,这样真的可以吗?大王会听吗?”


刘竹说:“你都没有写出来怎么知道大王不听?只要你对自己的文章有自信,那就可以用这篇文去说服大王。如果连你都没自信,那也不必写了。”


刘箐坐下说:“我就是担心……我只是读过书,从没参与过正事,我的文章真的有用吗?不会是错的吗?”


刘竹放下笔,“我觉得你想的没什么错。”


刘箐满面犹豫之色,“……可是大王会喜欢吗?”他望着文章的开头“先礼后兵,余以为,饥民饿兵也是我鲁国子民……”


姜旦收到了许许多多的文章,考虑到他肚子里的墨水,这些文章都写得很白话。在姜智的指导下,他勉强读了两篇就不想再读了。


姜智说:“大王,不如送去给公主看一看吧?”


姜旦反应过来,担心道:“姐姐不是说……这些人的事都交给我吗?他们写的东西也是给我的,我拿去给姐姐,她会不会生气?”


姜智笑着说:“大王只是想请公主代为讲解,又不是偷懒,怎么能算错?”


姜旦思考再三,还是不敢,硬着头皮又读了两篇,再也读不进去了。姜智此时又提了一次,他就忐忑不安的带着这些投文去了摘星楼。


姜姬没料到姜旦竟然会来“请教”她,看到姜智就明白了。


她含笑点头,让姜旦坐下,两人一起看那些投文。


姜旦就看到姐姐拿起一卷那么长的文,一下子就看完了!他才看了个开头!不多时,姐姐就把那一堆都给翻遍了!


姜姬扫了一遍心中有数后,抬头就看到姜旦瞪圆了眼睛看着她,两人视线一对,他立刻吓得低下头。


她柔声说:“这些人写得都一个样,怪不得阿旦看不下去。”


姜旦手中这是第五篇,但对他来说理解这些人写的内容并形成印象还早得很,他基本上是看过就忘。


姜智和姜仁都知道,姜旦对文章是真不开窍,龚大夫面对面授课还好,讲过的东西基本上过两天还有印象,个别有兴趣的还能记得清楚些。但只要让他看书,那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,看了下一句忘了上一句。看完了,心中一点印象都没留下来。


姜智清了清喉咙,迎上姜旦求救的目光,狠狠心,低下头没有理会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quxx.com。 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quxx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